两万多名现场观众齐聚在广州小蛮腰下,和全国分会场以及线上观众一起见证蔚来的“春晚”。
已经诞生10年的蔚来,累计了近65万车主,他们陪伴一个品牌走到今天,是属于用户们的同行。
乐道、萤火虫在今年先后发布,让蔚来自此集齐高端、家用、小众三个价格领域的产品矩阵,以更全面的姿态去迎接市场的洗牌,这是属于品牌们的同行。
在与中国新能源市场同行的第10年,蔚来交出了这份答卷,我们不妨来挨个批阅一下。
号称“9大创新旗舰”的ET9,是蔚来针对百万级豪华车市场发起的第一张答卷。
正式售价78.8万,Baas方案66万起。还有999台,仅售81.8万的限量版。李斌在发布会的群访时提到:ET9肯定比奥迪A8和宝马7系卖得多,但跟奔驰S级和保时捷帕拉梅拉比有难度。
作为参考,今年奔驰S级和帕拉梅拉的月均销量大概是1200台左右,奥迪A8和宝马7系的月均销量大概是700台左右。
而在发布会开始前,何小鹏来探班李斌,给他送上了冬至的汤圆,并且鼓励他把ET9的目标定高一点,要努力冲5000台。
作为一款行政轿车,它的造型和姿态并不属于我们过往对于一台豪华行政轿车的印象,仍旧是家族式的设计语言,一眼就很开门,很蔚来。
5米多车长,标配100度电池,定位对标78SP(BBA+保时捷帕拉梅拉)。
925V整车最高电压,600kW峰值充电功率,765A峰值功率,这组2023年12月24日说出的数据,时隔一年后,在今天的汽车市场依然是全球第一。
累计2903座换电站,9纵9横的高速换电网络,和明年逐渐落实的县县通,才是蔚来整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。
首先是天行底盘,全球首个将线控转向,后轮转向和全主动悬架三者合一的智能底盘。
在发布会上,也以最直观地方式展示了和某车型在过连续减速带时的稳定性差异,让整个会场都充满了快活的气息。
在今天的群访中,秦力洪解释到减速带一侧是按照竞品车型轴距,一层按照ET9轴距来设计的,因此在最终效果上保证了公平公正。
感兴趣的伙伴,后续也可以关注我们的《LAB测试》,看看该场景能否实现复刻。
第二个深刻点在于全新的Ceder雪松系统,基于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·天枢打造。
专属于NT3.0平台的操作系统。相比较Banyan榕和Alder赤杨,它具备更强的车端计算能力,得以支持6域融合跨界,代表着ET9的智能核心。
听起来有些漂浮,落实到实际场景上,比如后排开门时,可以一键调用摄像头在屏幕上呈现车辆后方的盲区,消除安全隐患。
相比较NT2.0平台通过声音预警的方式,这样的细节也非常符合一台行政旗舰的优雅。
关于ET9的细节还有很多,8.2.4.8的音响体系;李斌自己上车测试160km/h的高速爆胎测试,瞬间抬升高度的智能碰撞防御。以我们有限的篇幅难以描述完整。
在群访中,李斌表示,“其实我们真的希望有机会让这类潜在用户花5分钟去了解下这台车,像我们昨天放的几条老板体验视频,这些真不是演戏,我也管不了人家,都是他们自己的体验。”
虽然ET9并不肩负销量的目标,但让李斌松了一口气的是:截止到发布会第二天,999台限量版都已经抢购一空,团队们甚至已经在商量是否增加订单,又担忧着交付瓶颈的困难。
结果到底如何,明年3月,这台汇聚蔚来十年科技成果的产品,我们就会听到用户们最真实的声音。
萤火虫的设计争议,在网络上引发了无数的梗图。是团队在发布会前已经预料的事情,但没想到声量会这么大。
群访上秦力洪笑称,“有网友说大灯像复眼,问题萤火虫本身就是昆虫,真要论起来也合理。至于设计有没有PLAN B?,这个真没有。”
萤火虫负责人金舸解释称:“萤火虫是定位全球车型的小车,因此在设计上会存在众口难调的情况。
做原创是艰难的,但这个争议性的车灯其实还有很多玩法,是需要更多时间陆续向大家分享的。
李斌举了一个例子,“在车顶放激光雷达,五年前大家都受不了,但现在呢,反而不在车顶,成为了异类。萤火虫也不会去勉强别人喜欢的事情,不内卷,也不卷别人。”
就目前的品牌调性而言,萤火虫做到了小车的独树一帜。回到发布会上,二十多分钟简短篇幅里,我们对这台车有了一些初步印象。
这样一台李斌口中【为全球用户造最好的小车】,能否满足小众用户的需求,品控和技术如何保证,信任又如何建立?
李斌解释到,首先硬件上面,萤火虫是按照最新中欧新车安全双五星评价来建立,这样的高标准对于一台小车来说,是极其困难的。
“我们不是什么初创企业,也做了十年了,萤火虫对于我们来说,不是一个从零开始的项目。”
在今天,非传统豪华认知的ET9是不被理解的,三眼造型的萤火虫是不被理解的;
当然不,每月高额亏损,至今仍未实现盈利;眼瞅着明年市场都要乱成一锅粥,蔚来好像也并不急切。
跌跌撞撞走过了10年星空体育平台,,蔚来立下了2025年销量翻倍的大目标,依旧是不被理解的。
以上内容转载自AutoLab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如有侵仅请联系#替换成@)删除,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()立场。
【国际快讯】大众集团与工会达成协议,裁员不关厂;本田和日产考虑共同生产汽车;特斯拉在美国召回近70万辆汽车